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法院

请稍候,正在加载页面……

详情

首页法院概况荣誉展台详情

喜报!我院“板凳法庭”工作品牌获评全市政法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十大优秀项目

发布日期: 2022-02-11 浏览次数: 389

summernote-img

  近日,市委政法委印发《关于全市政法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展评结果的通报》,六合法院报送的“打造‘板凳法庭’工作品牌”项目,经过初评、展评环节,获评全市政法系统“我为群众办实事”十大优秀项目。

  一、践行司法为民,积极回应群众新期待。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积极回应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以“板凳法庭”为着力点,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 “家门口”式司法服务。一是广泛设立巡回审判点。主动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在辖区内设立20余个巡回审判点,实现了司法服务“村村通”,巡回审判点“全覆盖”。二是常态化开展巡回审判。“板凳法官”本着“让法官多走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理念,将法庭开在田间地头、医院、社区、企业、学校、福利院、菜市场等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既方便群众诉讼、降低群众诉讼成本,又利于查清案件事实,作出公正裁判。2021年以来,“板凳法庭”巡回审理案件33件。三是加强民生权益保障。以帮助基层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基层常见纠纷,如家事、宅基地、农村土地及相邻关系等纠纷案件,注重深入一线调查,实地询问,就地开庭和调解,用耐心高效的司法服务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用公正严肃的判决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我院法官承办的一起申请宣告自然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案件,潘某发病前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眼看履行合同义务的时间到了,作为妻子的戚某焦急万分、彻夜难眠,法官了解情况后立即前往医院组织巡回审判,迅速作出判决指定监护人,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

   二、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方式,促进高效能治理。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拓展、延伸“板凳法庭”功能,创新矛盾纠纷化解方式,积极融入党委领导下的诉源治理格局。一是深化“小法庭、大调解”的理念。始终坚持走重调解、促和谐之路,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建立纠纷排摸、案件立前调查、诉讼调解与司法调解对接、案件判后跟踪、案件督促履行五大机制,将审判工作延伸到各个层面,全力化解社会矛盾。 一起年逾九旬的孤寡老人拒绝还房的案件,法官邀请社区调委会主任、网格员旁听并参与调解,齐心合力,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既维护了借房企业的合法权益,又彻底解决了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住的问题。二是不断充实壮大解纷力量。不断吸纳优秀调解员进入“板凳法庭”团队,同时选派优秀法官与调解员结对帮带,建立日常联系,为调解员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和业务指导,促进基层矛盾纠纷就地高效解决。三是坚持“上门巡诊”模式。“板凳法庭”团队变“办公室坐诊”为“上门巡诊”,定期下村入户走访排查民情,了解纠纷情况,用专业的法律知识为群众解疑答惑,以拉家常的方式开展矛盾纠纷调处,从源头上减少和预防矛盾纠纷产生。 我院受理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法官上门勘验的工作做法受到最高人民法院、江苏省高院的肯定。

  三、强化普法宣传,增强群众法治意识。把“板凳法庭”模式作为普法教育、送法下乡的有效载体,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明和谐平安乡村建设提供司法服务。一是加强“以案释法”工作。借助民法典实施的有利契机,发挥司法裁判的规范、引领作用,以“板凳法庭”巡回审判的方式,妥善审理家事、邻里、赡养等常见民事纠纷,巡回审理的“坠物砸车”案件被《人民法院报》刊载,起到了“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二是深入推进“法官进网格”。在辖区村居普遍设立法官工作室,政法网格员走进社区为群众“把脉问诊”,做到普法全面覆盖。选派优秀法官担任社区“法治副主任”,积极参与村居重大决策、乡规民约制定。三是成立青年法官宣讲团成立由20名青年法官组成的宣讲团,定期前往辖区学校、社区、企业等地开展法治宣讲,旁听群众达1.2万人次。

  今后,六合法院将继续围绕市委、区委中心工作,准确把握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强化司法理念,提高司法能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正文结束
来院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