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清明节前夕的一天早上,我正在法院的信访室忙碌,这时门口来了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我立即站起身,扶着老人进来。
“法官,我可以立案吗?”还没等我询问,老人已开始讲述缘由,他说话有些吃力,上气不接下气。原来,这位老人两年多没见到儿子,儿子也不尽赡养义务,过来起诉索要赡养费。
我意识到这位老人可能走错房间了,他应该去旁边的立案大厅进行立案登记。当我转头看到立案大厅的人头攒动,同事们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我打消了立即让这位老人去立案大厅的念头,想先了解一下情况,看看自己能否帮到他。
等老人心情平静下来,我问他赡养费主张多少。老人说:“多少都可以,200块、300块都行,我其实不想要钱,不想拖累儿子,就是想看看他。”我的鼻子一酸,心里像是被什么触动了一下。
“您先别着急,今天来立案的人比较多,我们会给您协调,追索赡养费的案件是可以优先立案的,且可以申请免交诉讼费。”我一边解释,一边安慰老人。等到立案大厅的人少一些的时候,我把老人送到立案大厅,嘱咐同事为老人依法优先立案。
安排好这些后,我不禁感慨,我们的父母一生都在以两种模式存在——“在线”和“隐身”。我们年幼时,父母选择“在线”,一箪食一瓢饮,总是在最细微之处关怀和陪伴我们。当父母年老体弱时,为孩子奉献一生的他们,却选择从子女的生活中“隐身”退去。不想拖累孩子,是父母给孩子最深沉的爱。
老有所依,是老年人期待的晚年生活。但现实却是有些老人为了子女能常回家看看,不得不通过打官司索要赡养费的方式见子女一面,凄凉晚景让人心痛。世间最深的恩情,莫过于父母的养育恩。子女理应怀着感恩之心陪伴父母和赡养父母,常回家看看,让父母的晚年生活充满爱与欢笑。
来源:人民法院报
正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