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法院

请稍候,正在加载页面……

详情

首页改革调研司法改革详情

六合法院把好“四度” 持续推动一站式建设提质增效

发布日期: 2021-12-31 浏览次数: 342

六合法院围绕完善非诉解纷体系,深化诉讼与非诉讼对接机制,推进各类平台应用,深入推进一站式建设,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7月份以来,该院诉讼服务质效评估得分一直位居南京市两级法院前列;截至目前,诉前调解案件4175件,新收民事一审诉前调解案件占新收民事一审案件比例105.7%,微解纷平台收案总数与新收诉前调解案件总数的占比76%,在线立案成功率83.16%,均位居南京市基层法院前列;六合区民商事案件万人起诉率南京市最低,成为南京市唯一新收诉讼案件总量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地区。

一、诉源治理强力度。六合法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主动融入并深度参与党委领导的社会治理体系,以构建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为切入点和着力点,推动纠纷化解从法院单打独斗向多元共治转变。在区委政法委领导下,在全区开展“无讼网格”创建工作;将民商事案件万人起诉率纳入街镇综治考核,定期向政法部门、街镇通报民商事案件万人起诉率;与司法局联合开展员额法官与人民调解员结对“传、帮、带”活动,着力提升员额法官基层工作能力和人民调解员调解业务水平;联合区人社局、总工会、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强化类型化案件诉调对接,形成联动化解机制。成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调解工作室,吸纳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为特邀调解员,不断优化调解队伍结构,有效激发调解活力。

二、诉讼服务提速度。健全立体化诉讼服务渠道。一是打造“厅网线巡”为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通过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巡回办理等多种渠道,为当事人提供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次通办的诉讼服务。二是深化案件“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就近立”改革,在继续做好窗口登记立案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跨域立案、网上立案、自主立案,上门立案,彻底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立案难”问题。三是推动智慧诉讼服务建设。依托“互联网+”,实现大厅、热线、网络、移动端贯通。扩展网上服务功能,全面应用中国移动微法院、江苏微解纷、江苏微保全等平台。在诉讼服务大厅配备便民服务一体机的智能化设备,完善12368诉讼服务热线智能问答系统。

三、司法为民显温度。拓宽“家门口式”诉讼服务范围。在诉讼服务大厅设立“全域诉服”窗口,立案登记、信息查询、卷宗查阅等诉讼服务一窗通办,常态化开展跨域立案、跨境立案、跨域卷宗查询、跨境领取文书等服务,实现诉讼服务“就近能办、异地通办”,着力解决当事人和群众的奔波劳累之苦。出台优化适老服务十条方案,针对老年人、脱网者、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设立涉老涉农司法服务站,开通绿色服务通道、开办专门窗口、一对一专员导诉、口述代写、上门立案、优先办理等暖心服务。用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帮助老年人、残障人士等跨过数字鸿沟,在技术触角到达不了的地方,充分展现司法真心和温情。成立“心灵守望”工作站将未成年人司法保护阵地前移,借助“陶老师”工作站六合区分站的心理健康教育及辅导方面优质资源共同打造“心灵守望”站。遵循心理辅导伦理及保密原则的基础上对需要介入心理辅导机制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并将定期组织开展面向区内青少年心理健康、法治思想的专项科普宣传活动。

四、总结宣传有广度。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平台的作用,通过拍摄制作《回眸多元解纷在六合》、《六合法院一站式工作纪实》专题宣传小视频、六合农民画宣传画册等多种样式,运用地方融媒体、“两微一端”、固定大屏幕等多种媒体载体,宣传推广一站式建设成果,进一步丰富拓展六合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内容。常态化开展“行走的天平”进企业、进机关、进村居活动,积极打造“行走的天平”特色品牌,构建巡回审判点、法官工作室、法治副主任、法官服务团“四位一体”工作机制,通过专题法治宣讲、广场巡回法庭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六合法院特色诉讼服务内容,让更多群众感知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的便捷高效。

正文结束
来院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