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法院召开“涉民生执行工作”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涉民生”案件执行成效做法,并发布典型案例。江苏经济报、现代快报、南京晨报等新闻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发布会上,执行局局长夏雨通报了2023年度六合法院执行工作开展情况。
秉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宗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紧盯“小标的,大民生”案件的执行,常态化开展各类专项执行行动,以案件质量为导向,从执行质效看执行实效,不断规范执行行为,探索高效执行新举措,为区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贡献司法力量。全年共受理执行实施类案件4718件,执结4612件,结案率98%,执行到位4.82亿元,实际执行到位率、执行完毕率等多项考核指标均位居全市前列。
一抓好组织领导,凝聚执行合力
2023年度,为健全巩固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区委政法委牵头组织召开六合区综合治理执行难联席会议,多家部门共商执行协作方案,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依托“网格+执行”“部门信息共享”“多部门联动打击拒执罪”等部门协作工作机制,我院在综合治理执行难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为平安创建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做出了新成绩。
二聚焦暖企惠企,强化能动执行助企纾困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2023年,我院按照省院部署,进一步巩固深化“1+4”暖企护企专项行动成果,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方面加强同区发改委、市场监督管理局、人民银行、企业属地街道等部门配合,积极开展企业信用修复工作,指导企业配合法院执行,主动履行义务、修复信用,确保对失信企业治理“减增量”的效果不减、力度不降;另一方面审慎采用强制措施,运用债权转股权、分批分期履行等方式,促使执行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既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又实现涉案企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避免“执行一个案件、垮掉一个企业”。
“一手抓信用修复,一手抓企业清退”。为清朗法治营商环境,我院积极推进“执破一体”改革,深化“执破融合”工作理念,对于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丧失自我修复能力的企业,依法及时启动执转破移送程序,促使其有序退出市场,释放市场资源。对暂时陷入经营困难、尚有救治机会的企业,积极通过执行和解等方式,推动其债务重整,帮助其重返市场。
三勇往“执”前,全力兑现胜诉当事人权益
聚焦“小标的”、服务“大民生”。2023年,我院坚持执行力度不减,对涉拖欠劳动报酬、人身损害赔偿、追索抚养费等涉民生案件集中优先办理,创新探索执行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专项执行行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023年,我院常态化开展“凌晨行动”“假日攻坚”“雷霆执行”等涉民生集中执行专项行动21次,涉及案件400件,现场执行到位金额445万元,以强有力的执行工作将胜诉当事人的“纸上权益”兑现为“真金白银”。
涉民生案件一直是我院执行工作的重点。2023年,我院将“治理欠薪”摆在执行工作首位,建立欠薪案件绿色通道,实施“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发放案款”模式,开展欠薪类案件专项执行行动,成功为农民工兑现工资报酬300余万元,在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同时也妥善化解群体性纠纷,为维护区域社会稳定贡献了司法力量。其中,我院快执团队仅用7天时间为58名劳动者成功追讨工资50余万元的案件被人民法院报等媒体关注报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重拳出击,打击“拒执”攻坚有道
为纵深推进“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我院对逃避抗拒执行生效裁判的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高压态势,重拳出击,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关于责令被执行人限期交付车辆的通告》《关于严厉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等犯罪行为的通告》,同时公布法院举报电话,鼓励群众监督举报,以强大的执行威慑力,严惩拒不履行生效判决行为,坚决捍卫司法权威。2023年,我院累计拘传241人次、搜查212件次,作出拘留决定139人,罚款32.2万元。向公安部门移送拒执线索15条,关联案件23件,我院移送的“贾某拒执罪”等两件拒执案例入选全市法院打击拒执犯罪十大典型案例。
执行局副局长杜道靖发布了“涉民生”执行典型案例并进行了解读。
1.张某等58名工人与陆某劳务合同纠纷案
典型意义:司法温度不应当仅让申请执行人感受得到,也应当让被执行人感受到温暖。有时冰冷的执行措施能让被执行人感受到压力、威慑,但对于确实没有履行能力的被执行人带来的可能是对待人生的消极态度。执行工作化解社会矛盾的同时,也应当为社会送去更多的温暖,这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是新时代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体现。
2. 罗某等申请执行南京某餐饮公司劳务合同纠纷一案
典型意义:该批涉民生案件受理后即进入“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发放案款”的绿色通道,由执行局快执团队办理。考虑到如果以正常程序对案涉资产进行评估、拍卖,成本很大、周期很长,既不利于矛盾化解,也会导致鲜活食材、品牌价值的贬损,所以快执团队责令被执行人就鲜活食材、厨房用品、餐桌、餐椅等可在法院监管下自行处置,极大地提高了执行效率;并且鼓励被执行人可以自行转让店面,转让款交至法院,以便被执行人最大限度的实现酒店的资产价值、品牌价值。申请人的权利全部得到实现,企业的损失也降至最低,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完美统一。
3.南京市六合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执行南京某科技公司未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工资报酬纠纷案
典型意义:该案是人民法院秉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运用“府院联动”机制帮助46名农民工解决拖欠工资典型案例。在这起案件中,被执行人南京某科技公司主动申报企业状况,在坚持善意执行、文明执行理念下,保护营商环境,不断强化“涉农”执行,积极依托“府院联动”机制,在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同时,妥善化解群体性纠纷,也为落实江苏民生高质量发展提供司法助力。
新的一年,六合法院将进一步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理念,加强执行队伍政治建设和司法能力建设,建立健全执行工作长效机制,不断加大执行力度,巩固提升执行质效,以强有力的执行举措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