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区人民法院院长 盛皓
(2020年1月5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19年主要工作
2019年,我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在区委领导、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下,在区政府、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围绕“四着力、四提升”工作主线,忠诚履职,争先创优,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来院诉讼案件首次突破两万件,达20743件,其中诉前成功化解3548件,登记立案17195件,办结17548件,登记立案数和结案数同比分别增长9.29%和4.59%。各项质量效率指标均衡发展,均位居全市前列。朱明来荣获“全国优秀法官”“江苏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徐子敬荣获“南京最美法官”称号;三篇案例入选《中国法院2019年度案例》;司法宣传工作获最高人民法院通报表彰。
一、聚焦中心工作,服务全区发展大局
——深入推进平安六合建设。依法打击各类犯罪,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2019年受理刑事案件907件,审结877件,判处罪犯1284人。全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依法严惩、深化打击、深挖幕后、综合整治上担当作为。院领导带头审理涉黑恶案件,持续保持高压态势,确保打深打透、除恶务尽,全年判决黑恶势力犯罪案件9件58人。王有喜涉黑案件先后入选省高院扫黑除恶“四大典型案件”、全市法院“十大典型案件”。加大“打财断血”力度,安排精干力量快速处置涉黑恶罪犯财产,已执行到位金额413.5万元。深入开展“套路贷”及虚假诉讼专项治理工作,对近3年来审结的近5000件民间借贷案件认真开展“回头看”,已将61件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
——聚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始终秉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认真落实《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100条》及《六合区关于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中涉及法院的工作任务。升级诉讼保障措施,开通“涉民营企业纠纷绿色通道”,做到快立、快审、快结、快执,最大限度减少诉讼过程对生产经营造成的影响。拓展纠纷化解渠道,与区工商联共建民营经济法律风险预防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成功化解五汇发公司委托经营纠纷等多批案件。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商事审判特别是破产审判作为重点工作推进,强化机制落实,妥善审理南京精之源油脂公司等企业破产案件,助推过剩产能出清和产业转型升级。全年新收破产类案件12件,审结14件,审结案件数居全市前列。优化营商环境相关举措被市委办公厅采用,并两次被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推广。
——服务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坚决落实区委各项工作部署,主动、全力、精准服务全区经济社会建设。对群体性纠纷提前介入,采用诉前化解手段,妥善处理法伯耳纺织公司员工分流安置纠纷等多起案件,涉及群众4000余人。助推重点工程建设,坚持工作关口前移,积极参与“清零行动”。服务美丽六合建设,顺应群众对美好环境的期待,重拳打击污染环境、破坏资源等行为,判处破坏环境资源罪犯114人。妥善处置南京福运润奇船舶工程公司案件,助力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推动社会依法治理,对办案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漏洞,主动向南京市卫健委等部门发出司法建议11份,其中1份获评全省法院优秀司法建议。
二、聚焦司法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切实保障民生权益。依法妥善审理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案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全年民商事案件受理8571件,审结8530件。妥善处理劳资纠纷,审结劳动争议案件479件,为312名务工人员追回劳动报酬1100余万元。深化家事审判方式改革,妥善审结婚姻家事纠纷案件1297件,调解撤诉率达69.16%。维护房地产市场交易秩序,审结房屋买卖、租赁等案件543件。积极传递司法温度,发放司法救助金130余万元。
——持续聚力执行攻坚。始终把保障当事人胜诉权利实现作为工作着眼点,全力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成果,确保强制执行措施只增不减、执行人员数量只升不降,持续保持执行工作高水平运行。全年新收执行案件6755件,结案7124件,执行到位金额3.5亿元,质效综合指标继续位居全市前列。进一步强化执行威慑,全年共拘留378人,拘传481人,实施搜查375次,累计罚款160万元,强制执行措施指标继续位列全市第一。不断优化队伍结构,执行在编人员平均年龄全市最低、整体学历全市最高。强化24小时执行110制度,全年出警193次。加大执行监督管理力度,建立结案专人审核、督查专人负责制度,确保执行行为严谨、规范。切实改进执行作风,健全执行工作违纪违法防范机制,不断强化纪律约束。执行局被市中院授予“集体三等功”,两名干警被省高院表彰为“执行工作先进个人”。
——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继续推进“行走的天平”活动,架起人民法院与群众的沟通桥梁。开展“靶向式”审判活动,在各街镇、金牛湖风景区等地设立巡回审判点,共开展巡回审判105次,方便群众诉讼的同时,实现了“审理一件、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探索“下沉式”矛盾化解,依托在12个街镇设立的法官工作室,法官脱下法袍进社区,零距离为街镇、社区、群众“把脉问诊”,实现矛盾纠纷“基层有需求,法院来解忧”。提供“嵌入式”法律服务,选派14名法官到两个街道担任“法治副主任”职务,为村居提供常态化法律服务,以实际行动支持“三农”建设,助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加强法治宣传。坚持业内、业外并行,积极拓展宣传平台。开展常态化普法宣传,由20余名青年法官组成宣讲团,前往学校、企业、社区等地开展法律咨询、法律宣讲等活动,全年法律宣讲98次、参与群众1.21万人次。综合运用各类媒体,三年以来,已在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等国家级电视栏目播出案例报道27档,位居全省基层法院首位;在省、市、区级电视台电台播出节目420余档;在各类纸质媒体发表稿件850余篇。2019年,我院原创歌曲《执行雄风》获全省法院二等奖,院头条号获评全国法院“百优新媒体账号”,被最高人民法院表彰为“在司法宣传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民法院”。
三、聚焦改革创新,提升审判执行效能
——深入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传承发扬“枫桥经验”,总结探索“群众减诉工作法”,打造具有六合特色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模式。建设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和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打造多元解纷“非诉长廊”,深化速裁快审和非诉解纷无缝高效对接,让群众找得到人、说得上话、办得了事,全力满足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主动对接区司法局、住建局、人社局、妇联等职能机构,联动设立专业化调解平台,加强婚姻家庭、道路交通、劳动争议等专业化诉讼调解融合,实现类型化纠纷的分类施策、精准分流、有效化解。今年以来,诉前调解成功各类案件3548件,调解成功数、诉前分流数、司法确认数均为全市最高。多元化解工作做到了工作有特色、群众有获得、业内有影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万鄂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来江苏调研时,均听取了我院相关工作汇报。多元化解工作经验先后两次被省高院以专刊形式向全省法院推广,两次在《人民法院报》刊发。
——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打造事中事后全流程的监督格局,构建职责明晰、权责统一、监管有力、运转有序的审判权力运行体系,全方位加强对审判执行的监督和制约。大力强化法官会议和审委会的功能作用,做到放权不放任。发挥科技“助推器”作用,全面进行网上办案、全程留痕、智能管理,实现审判过程的全院、全员、全过程实时动态监管。继续发挥评查“扫描仪”作用,坚持由专人专职对全部判决案件等四类案件进行全覆盖评查,全年评查案件5618件,占总结案数的32%,审判执行规范性显著提高。发挥信访“晴雨表”作用,采取对涉诉信访是否有责进行认定、全院通报、纳入绩效考核等措施,有效压实信访责任,信访案件数量逐年明显下降。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法官业绩档案,结合职业特点,健全体现多劳多得的差别化考核机制,充分调动干警积极性。通过一系列举措,全院审判质效指标继续提升,已站稳全市第一方阵。
——加快推进智慧法院建设。以最大限度服务群众、方便群众、提升效能为目标,推进信息化与执法办案、内部管理的全流程融合。成功受理全国首例通过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跨域立案的案件,实现诉讼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上线“江苏微解纷”平台,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网上法律服务。在全省首创民事伤残在线鉴定平台,鉴定时间由平均90天压缩至28天,相关工作经验被省高院予以推广。运用“机动车交通事故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中心”,诉前化解交通事故责任纠纷1452件,化解数量居全省第二,相关举措被市中院评为司法改革典型案例。全面推行无纸化办案,实行辅助事务的集约化管理和社会化外包,提升办案效率。在全市首创法院事务智能管理APP,做到包括公车管理、物品申领、案件调阅等行政事务的“随时随地、一网通管”,政务管理更加集约、高效、规范。我院智慧法院建设的做法在全国智慧法院建设成果评比中位居全国第八,引起广泛关注。
四、聚焦“四化建设”,锻造过硬司法队伍
——狠抓思想政治建设。持之以恒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确保在党的绝对领导下依法公正行使审判权。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维护司法领域意识形态安全。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主题教育中汲取前行力量,展现更大作为。以“支部建设提升年”为抓手,强化党性教育和支部堡垒作用。坚持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充分利用“学习强国”平台,采取谈话、定期通报等措施,学习成绩始终位于全区前列。创新开展“党徽耀天平”、学习全国法院先进朱明来、杜道靖等特色党建活动,将党建活动焕发的精神动力转化为司法工作的实际成效。
——狠抓司法能力建设。强化专业素质培养,针对人员岗位职责特点,实施分类培训,实现各类人员轮训全覆盖。针对全院青年干警居多的特点,着力加强队伍司法能力培养,通过开展青年法官论坛、到上级单位交流学习、常态化轮岗培养等措施,全面提升干警综合素养。强调调研是更高层次审判的理念,案例报送、调研工作取得突破,被省高院表彰为“案例组织工作先进单位”,1名干警获评“全省法院调研工作先进个人”,11篇案例和16篇论文先后获国家及省市级表彰。我院作为全省基层法院唯一代表,在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来江苏调研时作交流发言。
——狠抓从严治院治警。不断修订和完善各类规章制度,采取有效举措确保落实,切实防止“破窗效应”,让制度就是红灯、就是纪律的意识在全体干警中入脑入心。制定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清单,层层压实“两个责任”。组织干警赴监狱进行廉政警示教育、重温入党誓词、开展廉政谈话等,教育党员干警知敬畏、守底线。坚持日常政务检查和督查,做到通报问题及时化、常态化、制度化,促进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落到实处。
——自觉接受各界监督。认真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制定专门实施意见,建立联络办公室,设立专职联络员,加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工作制度保障。设立代表联络日制度,定期向代表、委员汇报通报重要工作和重大事项,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先后邀请全国人大代表等各级代表、委员参与座谈交流、旁听庭审、见证重大执行活动等达100余人次,实现代表联络工作常态化。依法接受区检察院和区纪委、区监委派驻纪检组的监督,积极采纳检察和监督建议。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持续深化司法公开,全年召开新闻发布会6场,裁判文书上网17162份,庭审网络直播6120次。
各位代表,2019年是六合法院审判执行、司法改革任务非常繁重的一年,也是全院干警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奔跑的一年。全院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党建、廉政作风建设稳步推进,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生态环境正逐步形成;制度、机制建设走向纵深,队伍建设、执行、宣传、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交通事故一体化处理等工作正逐渐成为我院品牌;能力建设成效开始显现,干警自觉服务全区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意识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司法效能明显增强。队伍战斗力、全院影响力、品牌竞争力、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升。我们深知,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位代表的关心与帮助。在此,我代表全院干警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法院工作还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司法理念、能力、机制与新时代新要求还有差距,司法权力运行规范化仍有待进一步加强,智慧法院建设仍需深入推进,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也恳请各位代表继续给予支持和帮助!
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我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创一流业绩,建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努力打造高质量司法,为保障辖区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是在服务改革发展大局上谋求新业绩。进一步探索审判执行工作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依法严惩各类犯罪行为,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社会秩序,在保平安、稳企业、增动能等中心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在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上谋求新突破。进一步关注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依法审理好涉及民生领域案件,完善“两个一站式”建设,继续全力攻坚执行,加大司法救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活动中有更多获得感。
三是在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上谋求新作为。进一步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审判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持续优化审判资源配置。加快智慧法院建设,努力提升司法能力现代化水平。
四是在打造过硬法院队伍上谋求新提升。进一步锤炼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更加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常态化开展教育培训和技能练兵,不断提升干警司法素能。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努力打造党风清新、作风清正、权力清源、干警清廉、院风清朗的六合法院。
各位代表,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担当作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拼搏姿态,为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六合提供有力司法保障!